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贝罗贝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6-05-27浏览次数:291

        2016年5月26、27日下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特级研究员、东亚语言研究所教授贝罗贝在对外汉语学院303多功能厅,进行了两场题为“汉语语法与语义演变:类推,重新分析与外借的机制”(Syntactico—semantic Change in Chinese: Processes of Analogy, Reanalysis, and External Borrowing)和“西北地区汉语族语言的名词格系统”的精彩讲座。这两场讲座也得到了我校“学思湖海外名师讲坛”的大力支持。讲座由曹秀玲教授主持,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众多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5月26日下午进行的“汉语语法与语义演变:类推,重新分析与外借的机制”讲座上,贝罗贝教授从“语法演变”展开,重点介绍了“语法化”这一概念。他强调不是所有的语法演变都是语法化,语法化不等于语法演变,应当只对历时演变的过程使用“语法化”这个术语,而应避免将语法化看成是共时语法的演变过程。他同时还指出了语法化最重要的倾向,单向性和与其相关的四个典型原则。除此之外,贝罗贝教授还介绍了“去语法化”与“词汇化”的相关研究,并分析了类推、重新分析、外借等机制在语法演变中涉及到的重要问题。贝罗贝教授将这些问题统一到语法演变的机制之下讨论,认为语法演变具有两个内部机制和一个外部机制。内部机制包括类推以及重新分析。语法化不一定比类推更重要。外部机制则是外借。随后,贝罗贝教授还深入分析了构成语法演变内外部机制的动因,他认为语义语用演变、结构要求、类型压力、语音演变等是其内部机制的动因,而语言接触则是其主要的外部机制动因。


        最后贝罗贝教授还就讲座中提到的一些问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与交流,现场学术氛围也在彼时达到高潮。


        5月27日下午,贝罗贝教授进行了题为“西北地区汉语族语言的名词格系统”的精彩学术讲座。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过程中,贝教授用流利的汉语介绍了西北地区九个民族共同使用的十多个语言,包括安多藏语、东乡语、保安语、土族语、东部裕固语、撒拉语、西部裕固语、临夏话、唐汪话、五屯话、甘沟话。详细分析了临夏话、唐汪话、五屯话、甘沟话的名词格系统,并将四个语言通过比较分析和历史因素的探讨的方式来确定这些格标记到底是后缀、后助词、还是助词。此外还分析了是否存在青海-甘肃语言区域。在提问环节中,贝教授对广大师生的提问一一耐心解答,贝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


        这两场高质量的“学思湖海外名师讲坛”讲座为广大师生开拓了学术视野,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更为促进国内国外的学术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供稿:李亮、吴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