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十分重视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针对专业特点,对以往的课程计划进行较大改动:缩短一些基础课的课时,增加第一外语的课时,增开第二外语和一些与专业发展相关的短线课程;在教材建设上,学院是全国首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系列教材的编写组织单位之一。学院十分重视教学质量,对每门课程进行全程质量跟踪,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及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
一、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含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专业教育课程(含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四个板块。课程设置的突出特点是:
(1)增强母语文化认同,夯实汉语言文学和文化基础。
(2)拓展国际视野,重视外语能力培养。
(3)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第二语言课堂与教学设计、语文课堂与教学设计等专业技能课程占有相当比例,并与专业实习环节相衔接。
(4)鼓励探究学习,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开设多门任意选修课程,开阔专业视野。
二、课程建设
本专业立足“厚基础,宽口径,广视野”的人才培养规格,强化专业基础课,拓展第一外语和第二外语等素质技能课,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和“跨文化语言交际”等课程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中外文化交流史”“语言学概论”“语用学概论”“古代汉语”等课程被评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古代汉语”“语用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中国文化通论”“中外文化交流史”先后入选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 现代汉语”“第二语言习得”“古代汉语”等课程被评为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专业基础课“现代汉语”荣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对外汉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上海市第四期教育高地建设项目。“对外汉语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对外汉语专业课程建设”“对外汉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汉语国际传播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先后获评上海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主要课程简介
现代汉语 Modern Chinese
主要内容:本课程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系统讲授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并侧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代汉语有关问题。
使用教材:齐沪扬主编《现代汉语》(商务馆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系列教材)商务印书馆, 2018年版。
参考书目:张斌主编《新编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张斌主编《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与训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北京大学中文系编《现代汉语》商务印书馆,最新版。
古代汉语 Archaic and Ancient Chinese
主要内容:本课程系统介绍古代汉语的文字、词汇、语法知识,古汉语的特殊修辞现象、语音基本常识、训诂学基本概念以及文献常识。精讲先秦两汉源头范文(个别唐宋),透视各种重要的古汉语现象,解析常用词,理清其本义和众多引申义之间的脉络。课程以文选为中心,以词汇为重点,用历史主义的观点,对比研究的方法,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和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并能胜任中学文言文教学工作。本课程主要由文选和通论两大模块组成,采用通论、文选、常用词三结合的教学方法。
使用教材:郭锡良等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参考书目: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版。
张博《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语言学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主要内容:本课程着重讲授普通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如语言的起源、分类、性质、结构、发展变化的规律,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本质规律的认识以及分析、运用语言的能力。本课为双语课。
使用教材:胡壮麟主编《Linguistics--A Course Book(Fifth Edition)》(语言学教程英文版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参考书目: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F.de Saussur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普通语言学教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
Stuart C. Poole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语言学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版。
国际中文教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发展变化、学科特点、学科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规律等内容。
使用教材:陈昌来主编《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修订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参考书目: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第二语言习得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主要内容:介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分析第二语言习得中遇到的问题,探讨经典及新近的研究成果,进而帮助学生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与机制,掌握该领域的研究动态,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第二语言的学习、教学与研究中。
使用教材:罗德·埃利斯《第二语言习得概论》,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参考书目:Rod Ellis《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Chinese teaching grammar for foreigners
主要内容:传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如何教授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语法知识、理论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系统的二语教学知识,集中体现在“对外”上。知识结构不仅包含语言类型学,还包含对比语言学,主要集中在语法单位、词类、短语、句式、句型、句类、复句等汉语语法知识体系,以及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过程中产生的偏误现象的分析原则与方法,并通过语法点的比较,对汉语语法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使用教材:齐沪扬主编《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参考书目: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跨文化语言交际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实现该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国际汉语教学及文化传播工作的重要基石。本课程通过深入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及交际策略,帮助学生掌握跨文化沟通的理论与方法,从而在全球化背景下有效促进语言教学与文化交流的融合,满足毕业要求中对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国际视野及文化传播能力的期待。
使用教材:祖晓梅《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版。
参考书目: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中国文化通论 Survey Course of Chinese Culture
主要内容:用客观辩证的历史眼光观照文化史实,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内涵,并把握历史长河中各种文化类型,包括各种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与风貌,提高文化素养,为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使用教材:张岱年等主编《中国文化概论》(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参考书目: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