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情·中国梦”对外汉语学院中外学生倾情献演新年晚会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5-12-28浏览次数:1371

       两千年前,驼铃叮当,航帆高扬。两千年后,霓虹闪耀,汉语飞扬。2015年12月24日,“丝路情•中国梦”2016年对外汉语学院新年晚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东部礼堂正式拉开帷幕。副校长柯勤飞,以及宣传部、国际交流处、教务处、学工部、团委等部处领导出席晚会。场外的细雨霏霏,更是映衬出了场内的气氛热烈,东部礼堂内宾朋满座,欢声笑语。

       晚会首先以一首欢快的歌舞《中国范》开场。接着是曹秀玲院长致辞,她在肯定今年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对未来的工作给予了期望。本次晚会共分“中国范”、“驼铃响”、“航帆起”、“汉语梦”四个部分,来自中国、塔吉克斯坦、韩国、乌克兰、印度尼西亚、博兹瓦纳、以色列、印度、缅甸、俄罗斯、蒙古、德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越南、泰国、日本、吉尔吉斯斯坦、加纳、马里、比利时、布隆迪、坦桑尼亚、肯尼亚、土库曼斯坦等25个国家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预科生及语言进修生们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的饕餮大餐。

       第一篇章为“中国范”,来自15级的硕士生们用歌声道出了《老男孩》的心思,回忆起那些崇拜《真心英雄》的童年时光,用小提琴和吉他诉说着《光阴的故事》,为我们讲述了光阴易逝,珍惜当下,他们精湛的奏唱技术搏得了热烈的掌声。而后,来自15级的硕士生们粉墨登场,带来了《锦绣梨园》,他们举手投足间的唱腔和身段仿佛犹如戏曲演员一般。留学生们也不甘落后,由吉利和柏汉德带来的相声《抬杠》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得台下的观众们捧腹大笑,同时也足见他们的汉语水平功底。13级和15级硕士生的《寒山仙踪》则仿佛将我们带入了古代,仿佛时间都静止了一般,技艺高超的古琴曲配合悠扬的二胡声,配合书法龙蛇腾跃,舞蹈曼妙可人,真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感官享受。

       第二篇章为“驼铃响”,新疆班教师为观众们呈现了《顶碗舞》,她们能够头顶装满水的碗跳完整支舞,这样的舞蹈技术使得现场的观众深深地为之折服。留学生们经过改编后的《喀秋莎》令人捧腹大笑,蒙古舞蹈《富饶》让观众们领略了蒙古舞的魅力所在,而由留学生李雪梅和范明心带来的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和《敢问路在何方》则使观众们感受到了他们流利的汉语及动听的歌声。由留学生们带来的师大游记则将传统的《西游记》与学习汉语中的趣事巧妙地结合起来,贴近留学生们的生活,使得观众忍俊不禁。

       第三篇章为“航帆起”,来自泰国的留学生们为大家表演了泰国传统舞蹈《拔河》,观众们在为他们的舞蹈技艺所折服的同时,也能了解到传统的泰国文化。紧接着的是用不同语言演唱的《let it go》,这也体现了对外汉语学院的特色,中西合璧,多元文化进行交织融合,共同汇成一曲美妙的歌声。来自非洲及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们带来的《活力非洲》则使观众们感受到了来自非洲大草原的热情,观众们纷纷跟着舞蹈的节拍舞动了起来。15级研究生们带来的小品《青春偶像剧团》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台下不断爆发出笑声和掌声,反串的同学更是将演技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将晚会推向了高潮。由印尼留学生们带来的舞蹈《沙曼》使观众们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了解了印尼的传统舞蹈文化。

       第四篇章为“汉语梦”,来自奉贤的本科生们为观众们奉献了舞蹈《ICCS We are all in this together》。“虽是黑面孔,一颗红色心,钟爱是汉语,谱写中非情”,在孔子学院举办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马奕男为大家呈现了《超能“奕男”秀》,他幽默风趣的讲述、激扬顿挫的朗诵都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大有才女,轻巧茉莉舞”,来自15级的硕士研究生们及预科生们为观众们带来了舞蹈《茉莉花》,“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是对她们舞姿的最好评价。最后本次晚会在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们带来的《没有什么不同》的歌声中完美落幕,在对外汉语学院,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们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一家人。

       本届晚会筹备共历时三个月,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学院老师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来自谢晋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等兄弟单位师生的相助。在三个月的准备工作中,无论是节目的负责人、演员以及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倾尽全力,为奉献出这一场精彩无比的晚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年一度的新年晚会是对外汉语学院的传统,在ICCS,“参与”是一种精彩,但“在一起”才是温暖,期待明年的晚会更精彩!

(供稿:张小玲 史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