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著名语言学家陈平教授应邀莅临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观芷·国际中文大讲堂”,为对外汉语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题为“从传统语法到大语言模型——论当代语言研究的理论基础”。本场讲座由对外汉语学院副院长朱庆祥教授主持,学院相关方向研究生和部分教师聆听该讲座。

讲座伊始,陈平教授将现代语言学与传统语法进行了比较。他指出传统语法需要纠正缺陷,采纳现代语言学有用的概念和方法,在描写与解释中应以描写为主,聚焦具体语言的经验事实。接着,陈平教授着重介绍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和分层描写语言结构理论,以音系和音位的关系为起点,对语言的系统平面和运用平面进行了区分,认为“系统中的对立”是其基本原则,更是语料库语言学的核心理论。此外,陈教授详细解释了以Chomsky为代表的生成语法和以Bybee为代表的基于用法理论之间的差异,前者主张句法为核心、语言能力先天具有;后者强调语言源于使用、与其他认知能力共同发展。最后,陈平教授指出,大语言模型LLMs,即在计算机上运行良好的语言处理系统,与语言在人脑中的存在方式及运行机制不能等同。陈教授以Chat-GPT3为例,从原始语料数量、语料类型、语境差异等角度表明LLMs的语言掌握方式和人类语言习得及二语学习具有本质差异。

互动问答环节中,与会师生就世界语Esperanto的学习机制、儿童语言习得的语境和多模态影响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陈平教授的讲座不仅回顾了传统语法的重要理论,强调了语料库的重要性,也在现代大语言模型的使用等问题上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视角,对师生的本体研究和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启发意义。
